线束制造工艺流程概述

线束制造工艺流程概述

线束制造工艺流程

线束制造

  • 线束的制造流程主要涵盖以下关键步骤:
  • 物料准备:准备线束所需的各种材料,包括电线、端子、连接器、扎带、线号标签、绝缘胶带、热缩套管等。
  • 工装设备准备:准备好生产所需的工具和设备,如压接机、热缩机、裁线机及各种测试设备。
  • 实际生产流程:
  • 裁线与剥皮:根据设计要求,剥去电线特定长度的绝缘层。
  • 穿线号:为每根电线套上其对应的识别号码,以便于后续的装配和维护。
  • 端子压接:使用专业设备将端子牢固地连接到电线上。
  • 连接器装配:确保每个连接器准确匹配相应的端子和电线。
  • 布线与捆扎:对线束进行整理和捆扎,确保结构有序、整洁。
  • 严格测试:进行电气性能和连接可靠性测试,确保符合标准。
  • 整理与入库:将合格的线束进行分类、包装,并存放到指定区域。

 

关键工艺详解

HD30圆形连接器

一、端子压接

端子是连接电线与仪器设备的关键部件,负责传输电力和信号。端子压接的质量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。一个端子主要由配合区、过渡区和压接区三部分组成。在实际生产中,可能会出现以下压接质量问题:

  • 压接高度异常:压接高度是衡量压接质量的关键指标。
  • 过高:无法有效压缩线芯,导致接触面积减小,电阻增大,引起过热甚至烧毁。
  • 过低:会降低电线的抗拉强度和载流能力,可能导致线芯断裂或端子开裂,造成断路。
  • 解决方案:使用千分尺等专业工具进行精确测量,并定期校准压接工具和设备。
  • 绝缘压接区尺寸偏差:绝缘压接区主要作用是为导体压接区提供应力释放。
  • 过小:会急剧增加金属应力,削弱应力释放功能。
  • 过大:会显著降低对导体压接区的应力缓冲作用。
  • 解决方案:进行目视检查,并轻轻晃动电线,确保绝缘压接区牢固无松动。
  • 导体压接区松动:这是导致压接失败的最常见原因。如果线芯没有完全被包裹在压接区内,连接强度和载流能力都将大幅下降。
  • 解决方案:重新整理线股并再次插入端子进行压接。建议使用专用剥线器并控制剥线长度,以减少线股松散。
  • 电线剥线长度不当:
  • 过短:电线无法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,导致抗拉强度不足,容易脱落,接触面积减小,引起过热和断路。
  • 解决方案:严格控制剥线长度,确保有足够的余量。
  • 电线插入深度过深:电线插入过深,甚至进入过渡区,可能会阻碍插针插入,导致接触不良或信号中断。严重时,过长的电线可能引起线路间短路。
  • 解决方案:严格控制剥线长度,避免过度露出,并在压接时精确控制电线的插入深度。

线束连接器

二、连接器装配

在连接器装配过程中,必须强调以下几点:

  • 准确选型:机车连接器种类繁多,许多外观相似但内部结构完全不同。操作人员必须根据货架号准确选择材料,并与作业指导书详细核对,确保选型正确。
  • 正确插入:将端子插入连接器塑壳时,应施加适当的力。当听到清晰的“咔哒”声时,表示端子已完全插入,此时应停止施力。仅凭目视判断是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。
  • 有效防护:装配好的连接器必须做好防护。大多数连接器用于信号和控制线路,生产环境中的灰尘和湿气容易侵入,导致线路间短路,干扰信号传输。应使用连接器自带的防护盖,将整个连接器紧密盖好并扣紧,确保装配质量。
分享到社交平台:

最新文章

管理员

2025-07-08 11:24:26

声换能器定制线束
管理员
管理员